小說 青春文學 中國散文 外國散文 懸疑推理 文學理論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國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 中國古典小說| 中國近現代小說| 懸疑推理| 科幻小說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國詩歌| 中國古詩詞| 中國現當代詩歌| 外國散文| 中國現當代散文| 中國古代散文 文學理論| 文集| 戲劇| 更多
玄幻/科幻| 懸疑/驚悚| 叛逆/成長| 爆笑/無厘頭| 校園| 港臺青春文學| 外國青春文學 更多
歷史 哲學/宗教 社會科學 政治軍事 傳記 文化 古籍 管理 經濟 成功勵志 法律 語言文字
中國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歷史知識讀物| 史料典籍| 史學理論|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軍事| 中國政治| 國際政治| 外交/國際關系 哲學| 宗教| 美學 哲學知識讀物| 中國古代哲學
歷代帝王| 歷史人物| 科學家| 體育明星| 文學家| 學者| 藝術家| 文娛明星 政治人物| 自傳|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國文化| 中國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論| 文化評述| 神秘現象
心理學| 人類學| 教育| 社會學| 新聞傳播出版| 語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經部| 史類| 子部| 集部
經濟理論| 中國經濟| 國際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保險| 會計| 金融投資 市場營銷| 管理學| 電子商務
成功激勵| 口才演講| 名人勵志| 人際交往| 人生哲學| 心靈修養| 性格習慣 更多
法的理論| 法律法規| 國際法| 經濟法| 更多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科普讀物 繪本 動漫/卡通 幼兒啟蒙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童話| 小說| 寓言傳說|
動漫/卡通
科普| 百科| 歷史讀物| 生活常識| 益智游戲| 傳統文化
幼兒啟蒙| 少兒英語| 勵志/成長| 藝術課堂
0-2歲| 3-6歲| 7歲及以上
繪畫 書法篆刻 藝術理論 攝影 音樂
繪畫理論| 國畫| 油畫| 素描速寫|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書法理論| 硬筆書法| 字帖| 篆刻
設計| 攝影后期| 攝影教程| 攝影理論| 攝影器材| 數碼攝影| 作品集
影視理論| 影視賞析| 影視制作| 舞臺/戲曲藝術
鋼琴| 吉它| 理論/欣賞| 聲樂| 通俗音樂| 外國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 作曲/指揮
寶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錢幣| 收藏百科| 收藏隨筆| 書畫| 陶瓷| 玉器
藝術理論| 雕塑| 工藝美術| 建筑藝術| 民間藝術| 人體藝術| 藝術類考試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閑
飲食文化| 保健食譜| 家常食譜| 八大菜系| 餐飲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醫保健 常見病| 更多
旅游隨筆| 旅游攻略| 旅游畫冊| 城市自助游| 國內自助游| 國外自助游| 地圖地理 更多
孕產百科| 育兒百科| 更多
美麗妝扮| 兩性關系| 家居休閑| 個人理財
中小學教輔 外語 教材 醫學 計算機 自然科學
語文閱讀| 拓展讀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書 教師用書| 更多
英語讀物| 職業英語| 英語考試| 大學英語| 少兒英語 更多
研究生/本科/?平滩 | 職業技術培訓| 中小學教材|
操作系統/系統開發| 數據庫| 信息安全 程序設計| 電腦雜志| 計算機教材| 計算機考試認證 計算機理論| 計算機體系結構| 家庭與辦公室用書| 企業軟件開發與實施| 人工智能 軟件工程/開發項目管理|
考試|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學| 科普讀物| 醫學| 農林業| 工業技術| 建筑
中國的音樂舞蹈豐富多彩、歷史悠久,相傳作于黃帝時的歌謠“斷竹,續竹;飛土,逐宍”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歌謠!吨袊糯魳肺璧甘吩挕芳磸囊魳肺璧傅脑搭^開始尋覓,起于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圖騰崇拜,訖于明代理論家朱載堉,其問還講述了歷史上一些與音樂有關的人物、事件,如孔子學琴、屈原《九歌》、《胡笳十八拍》等...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及伊麗莎白時代 ; 巴洛克時期 ; 其他巴洛克作曲家 ; 古典主義時期 ; 浪漫主義時期 ; 現代主義時期等...
這個樂譜集包括了約瑟夫·海頓那些最優美的并且也是最易于演奏的鋼琴作品和舞曲。這些小作品是對于鋼琴課的豐富補充,并使學生能夠領略海頓音樂的多姿多彩...
《莫扎特——交響曲》這是莫扎特最后的一部交響曲,規模宏大,壯麗燦爛,在他眾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稱為最優秀的器樂曲作品。作品完成于1788年,是在他的《第四十號交響曲》完成后15天即推出的,莫扎特的作曲天賦由此可見一斑。這部交響曲是莫扎特三大交響曲的壓軸之作。在《朱庇特》中已經看不到受海頓影響的成份,它是莫扎特發揮其作曲特色的代表作品,表現了莫扎特晚年嫻熟的作曲技巧。本曲還是均衡對照的典范。 朱庇特是羅馬神話中最高的創造神之名,把它作為此
哀訴與凱旋是許多詩人命運的強烈對比。對于詩人來說,如果命運在生前對他們不公,那么在他們死后命運一定會給他們以榮耀。為了快樂思能再現詩人的真實內心世界,作者甚至試圖借用現有音樂來作為音樂形式,因些選用了這首歌曲作為主題。本旋律本身非常悲傷,舒緩而單調,但是船夫們在演唱時常常會延長某些音符來達到一種特殊效果,這樣從遠處聽來,其效果很像光線在水面上的反射。 這首歌曲反映了這個民族對這位天才的敬意,這首古巴尼斯尼歌有著揮之不去的悲傷和
箏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樂器,據《史記李斯列傳》載,李斯諫秦始皇書曰,“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由此可知,箏早在公元前237年便流傳在宮廷和陜西民間,并被普遍用于歌曲伴奏,以“歌合樂”,即彈唱的形式廣為流傳。 箏以演奏悠揚婉轉的旋律見長,特別適合表達豐富細膩的情感,其特有的音色與按滑音具有其他樂器無法比擬的魅力。正因如此,它也特別適合為詩詞歌曲的演唱配樂伴奏。在箏樂的發展歷史中,箏歌彈唱一直因其通俗易
巴赫 J·S·BACH(1685——1750)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紀上半葉歐洲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他是巴洛克音樂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由于他一生杰出的創作活動和對音樂藝術的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在世界音樂史上,巴赫素有“音樂之父”的美稱。他的作品是歷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學習的榜樣。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國的埃森納赫城的一個音樂世家。大約從十六世紀開始,巴赫家族就已經出現了一些著名的音樂家。在這個家族
該書采用通俗讀物的形式,介紹了珠江三角洲本土音樂的文化知識。涉及其歷史、樂種、風格、與粵劇的關系以及一些粵樂名家簡介。文字精煉,圖文并茂,寓知識性于可讀性之中,是一本群眾喜聞樂見的知識讀本...
圣-桑(1835一1921)法國作曲家、管風琴和鋼琴演奏家、指揮家。他出生于法國巴 黎的農民家庭,幼年即表現出驚人的音樂才能,美國音樂歷史學家吉爾伯特·蔡斯認為 “他的早熟堪與莫扎特媲美”。圣-桑五歲起開始作曲,十一歲即以鋼琴家姿態登臺演出, 十三歲進巴黎音樂學院學管風琴,曾多次在比賽中獲獎。1853年起他開始在教堂任管風 琴手,其中有四年在尼德爾學校兼任鋼琴教授,杜卡和福列都是他的學生。1877年他辭 去教堂的職務,埋頭作曲。十九世
維瓦爾第創作的這6首大提琴奏鳴曲于1740年前后在巴黎印制。1740年12月份的《法蘭西水星報》首次刊登了這些樂譜的廣告。潘謝勒提出這便是維瓦爾第的作品16。維瓦爾第時代的文獻中曾有幾次提及作品16,但這部作品一直不為人所知。原版的標題為:《安東尼奧·維瓦樂第為獨奏大提琴和通奏低音而作的6首奏鳴曲》來自威尼斯的小提琴家和協奏曲大師的最新力作。 法國已故音樂學家和研究維瓦爾第時期音樂的專家亨利·普魯尼埃爾收藏有一本初版樂譜。多虧
巴赫的《巴赫第六勃蘭登堡協奏曲降B大調》,雖然不能算作曲家樂曲創作事業上的巔峰,但這些協奏曲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卻是有目共睹、無可替代的。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已經為大家介紹過維瓦爾蒂、亨德爾、科雷利等人的協奏曲,而巴赫的《巴赫第六勃蘭登堡協奏曲降B大調》無疑是這些巴洛克風格合奏協奏曲中最為出色的作品之一。本著引導初哥初妹入門的宗旨,巴赫系列首先為大家介紹的便是這六首優美動聽的作品,其中并沒有過多凝重的宗教色彩,也沒有笨重、刻板的樂段,從中
本書作者向我們介紹克拉尼圖案中的諧振現象,描述如何制作我們自己的諧振儀,還提供了世界各大調律系統的表格。面向的讀者包括音樂工作者、數學研究者、設計師和美術工作者...
本書收錄的作品包括:星星交響曲、回憶、少女的祈禱、林間小路、愛的喜悅、天鵝、威尼斯之旅、白莎之夜等...
《超易上手:吉他彈唱熱門歌曲》選擇了《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熱門娛樂節目中的歌曲,如《我的歌聲里》《北京,北京》《風吹麥浪》《夜夜夜夜》等進行編配。全書舍棄了傳統的整首歌曲都用六線譜的記譜方式,改用簡譜記錄歌曲旋律及和弦標記。讀者只需學會曲后的和弦指法并按照演奏提示進行彈奏即可。編配簡單,超易上手。...
博凱里尼是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他的這首奏鳴曲《皇后》也是作曲家惟一一首帶標題的奏鳴曲。這一方面反是映了這首奏鳴曲在博凱里尼本人的作品所占據的非同尋常的地位——這是一首炫的、因而從一開始就是為某一特殊聽眾而演奏的作品;而是另一方面,這首奏鳴曲也很可能是第一份記錄了年輕的博凱里尼受雇于威尼斯瑪麗亞·特雷西婭皇后的音樂文獻。盡管我們現在還缺乏令人完全信服的證據來證明博凱里尼將標題定為《皇后》就一定將這首作品獻給了她,但我們可以推定這位皇后的
羅德里戈一共創作了160多首作品,其中包括11首協奏曲,幾首大型管弦樂作品,60多首歌曲,以及合唱和器樂作品。1939年他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協奏曲《阿蘭胡埃斯》,并與1942、1943、1949、1954年分別創作了鋼琴協奏曲《英雄》、小提琴協奏曲《夏季》、大提琴協奏曲《風流倜儻》和豎琴協奏曲《月下情歌》、吉他協奏曲《紳士幻想曲》...
當埃里!の譅柗驅た贫鞲隊柕略20世紀中葉創作出他的《升F大調交響曲》時,當時的環境對他所代表的這種流派很不利。當時處于主流地位的新音樂的擁護者們對這部交響曲不屑一顧,因為它繼承了19世紀的美學和思想本質。新音樂的擁護者們雖然偶爾也會回到傳統流派上來,但他們更喜歡采用試驗性的方法,或者至少給他們作品的標題加入一層“小型的”意思。 ...
本書內容包括:I.引子與小進行曲 II.小步舞曲 稍慢的小行板 III.終曲 快...
本書共分4編,勾勒出歐洲自古希臘到20世紀初的音樂發展史,對歐洲音樂發展進程中各種流派、體裁、主要作曲家及重要作品作了詳細闡述,史料豐富翔實。書后所附大量譜例,有助于讀者加深對各個時期音樂家和音樂用品的理解。該書自出版后一直被列為各音樂院校的教材或必讀參考書。本書使用的是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蒂佩特的《科雷利主題復協奏幻想曲》是受愛丁堡音樂節協會之托為紀念科普利誕辰300周年而作,于1953年愛丁堡音樂節期間的8月29日首演于厄舍音樂廳。擔任演奏的是英國bbc交響樂團,指揮為作曲家本人,小提琴獨奏為瑪麗亞·里德卡和約翰·格里克曼,大提琴獨奏為當時樂團的首席大提琴彼德·莫斯坎特。 1953年的愛丁堡音樂節有一個特別節目,就是演奏小提琴和小提琴家族的音樂,其中幾場音樂會的標題就是“小提琴的400年”。正如羅伯特·
拉赫瑪尼諾夫1914年前后開始創作他的《第四鋼琴協奏曲》。雖然作曲家1917年離開俄國時隨身攜帶了大量草稿和初稿,但這首作品直到1926年才得以繼續創作并完成。1927年,作曲家擔任鋼琴獨奏,在美國進行了一系列演出,彈奏這首協奏曲。一場音樂會于3月18日在費城舉行,指揮是斯托科夫斯基。不過,在這部作品首次出版(1928年,巴黎)之前,作曲家又對它進行了大量修改。作曲家對后來的演出效果仍然不滿意,繼續不停地對其進行修改,直到
本書內容包括:給我一首歌的時間;蛇舞;說好的幸福呢;稻香;魔法先生;蘭亭序;龍騎戰士;花海;流浪詩從等...
本書收錄了華語樂壇天王周杰倫的精選曲目30首,配鋼琴原譜、功能性標記及原文歌詞。囊括周杰倫所有的經典歌曲...
《中外名曲主題選編》,本書系曲譜集,選錄了中外經典器樂曲,及著名歌劇、舞劇選曲,共計236條,其中中國名曲主題112條,外國名曲主題124條。按曲名的筆畫順序排列,便于讀者查詢。以簡譜形態呈現,適合業余音樂愛好者及業余作曲者使用...
格林卡 (1804—1857) 俄國作曲家,俄羅斯民族樂派奠基人。自幼學習鋼琴、小提琴,并接觸民間音樂。1818~1822年就讀于圣彼得堡高等教育學院附屬貴族寄宿學校,同時跟j·菲爾德、c·邁耶學習鋼琴和音樂理論。20年代中期開始作曲,曾寫過歌曲、室內樂和鋼琴小品。1830~1833年游歷意大利,悉心研究意大利歌劇。1833~1834年赴維也納和柏林,曾隨s·德恩認其學習作曲,在此期間立志按俄羅斯風格進行創作。1834年回國后進入創作
NUL...
1.本書采取紀實報道的方式,客觀準確地介紹了大提琴流派的發展以及各時期的演奏名家。特別的是,本書還專門設置一個章節給女性大提琴家,除了杜普蕾等知名大提琴家之外,還介紹了多位十九、二十世紀鮮為人知的女性大提琴家。 2.本書內容豐富,行文流暢,即使不甚了解大提琴的讀者也可以輕松閱讀。 3.與《不朽的小提琴家》一樣,本書也附有珍貴的大提琴家傳承表,是了解大提琴演奏發展史的不二選擇。...
本自選集收入樂律學、旋律學、中國漢族宮調理論及音樂評論等路向的論文篇目, 可以反映本人與以往研究的不同視角與方法。本集還收入音樂雜文若干, 是從人類學、美學諸維度討論音樂的意義, 涉及文化遺產保護議題。還有四篇紀念已故音樂家和理論家的樂評文章, 是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中國現代音樂學發展的輪廓...
《鋼琴的藝術》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評價了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音樂會鋼琴家, 按字母順序排列。第二部分列出了一些重要的鋼琴作品、獨奏曲和協奏曲, 作曲家按字母順序排列...
《即興:其本質與音樂實踐》是英國先鋒吉他演奏者及自由即興運動先驅人物德里克·貝利的著作,是音樂領域一本也是重要的一本專注于討論即興音樂本質的著作。通過對各種音樂形式中即興的考察——包括印度音樂、弗拉門戈、巴洛克、管風琴音樂、搖滾、爵士樂、當代作曲、自由音樂等,以及與各音樂領域中知名音樂家的對談——其中包括許多著名演奏家、作曲家及先鋒音樂、即興音樂的演奏者,如約翰·佐恩(John Zorn)、漢·本寧克(Han Bennink)、杰
本書作者江建民親自教您學吉他,內容包括《離開我》的講解及示范、《明天我要嫁給你》的講解及示范、《痛并快樂著》的講解及示范等...
這首協奏曲手稿上的標題為: “為小提琴主奏,2支回聲笛、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和1把維奧爾琴協奏,大提琴和羽管鍵琴而寫的第4協奏曲。...
《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弦樂四重奏這一藝術形式,是由作為貝多芬老師的海頓以及在創作上曾給于貝多芬很大影響的莫扎特開創并形成的。貝多芬一生共寫下了十六部弦樂四重奏,這個數字與海頓的八十四部或者莫扎特的近三十部相比雖然不算多,但這十六部中幾乎每一部都有鮮明的特點,成為弦樂四重奏寶庫中最耀眼的明珠,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弦樂四重奏的發展史中成為前繼海頓,莫扎特,又對后世作曲家有極大影響的里程碑。今天只要翻開任何一張弦樂四重奏音樂會節目單,幾乎
笑蜀
易中天 著
吳光磊 著
宋文京/王一方 著
汪曾祺 著
錢谷融 著
京ICP備09013606號-3京信市監發[2002]122號海淀公安分局備案編號:1101083394
營業執照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出發京批字第直110071